一日一句《小窗幽记》0084《小窗幽记·集醒篇第一》1.83【原文】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白话】“气收自觉怒平”,这里的“气”既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液化气的气,而是道家文化“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气,是“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的气,是人人都有的气。气,用繁体字来写就是氣、炁。“气收”就是意收、念收,就是把外驰的气(氣、炁)、把外驰的意、把外驰的念收回来,关注自己的身,关注自己的心。“气收自觉怒平”,只要能够把外驰的气(氣、炁)、把外驰的意、把外驰的念收回来,关注自己的身,关注自己的心,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愤怒的情绪就淡了、就平息了、就没了,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愤怒的情绪仅仅是匆匆过客,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我们的心才是真正的主人。“神敛自觉言简”,这里的“神”既不是“头顶三尺有神明”的神,也不是“人神共愤”的神,而是道家文化“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神,是神游、神交、眼神的神,是人人皆有的神。“神敛”,就是聚精会神,就是心无旁骛,就是专注于一事或一物、比如“敛神听细雨”。“神敛自觉言简”,只要能够聚精会神,只要能够心无旁骛,只要能够专注于一事或一物、比如“敛神听细雨”,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自己目光如炬、一下子就能够看清楚问题的本质,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自己思路清楚、逻辑性增强,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自己言简意赅、话不多却能够表达清楚、让人听明白。“容人自觉味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自然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观己之过、看人之长是智慧,自然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真实不虚,自然就会感觉到、就会意识到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在做而不是说。“守静自觉天宁”,静,夜深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躺在床上睡着了,依稀听得远处一两声犬吠,这样的情景就是静。这是外在的静,是夜深人静的静。守静的静,是心静自然凉的静,是“心底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的静,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比如在人来人往的街市上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而不受外界喧闹声的干扰,是内在的静,是心静。“守静自觉天宁”,心静,专注地做一件事,自然就不会感觉到、就不会意识到外界的喧闹,仿佛外界环境很安静。【注】1.气,【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 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并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于上,因借为求氣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后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 又【六书正譌】气,俗用氣,乃禀氣之氣。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氣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譌》之说非是。【玉篇】侯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干卦】同氣相求。【系辞】精氣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氣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又天氣曰元氣。【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氣。【注】元氣,天氣也。 又阴阳曰二氣。【太极图说】二氣交感,化生万物。 又五氣。【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注】王肃曰:五氣,五方之氣。又【书·洪范·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风土气为五氣。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 又六氣。【左传·昭元年】六氣:隂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玄地黄为六氣。【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氣也。幷天玄地黄之气为六氣。 又年有二十四氣。【内经】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氣。【书·正义】二十八宿,布于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氣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为节氣,谓月初也,一为中氣,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氣。 又历家有侯氣法。【司马彪·续汉书】侯氣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𐋫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靑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氣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氣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氣也。泽泽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氣也。紫氛如楼者,玉氣也。 又道家有食氣法。【参同契】食氣鸣肠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触物亦曰氣。【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氣。【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韵】【集韵】并许旣切。与饩、䊠并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氣诸侯。 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氣。 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众疾之日歇。2.收,【说文】捕也。【五经文字】作収,讹。【诗·大雅】此宜无罪,女反收之。【传】收,拘收也。 又【诗·周颂】我其收之。【传】收,聚也。 又【礼·玉藻】有事则收之。【疏】当有事之时,则收敛之。 又【左传·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注】收,取也。 又【战国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注】收,犹息也。 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朱传】振,收也。 又车轸也。【诗·秦风】小戎俴收。【传】收,轸也。 又夏冠名。【仪礼·士冠礼】周弁,殷冔,夏收。【注】收,言所以收敛发也。 又神名。【礼·月令】其神蓐收。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𐀤舒救切,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3.自觉,①自己感觉到;自己意识到。《孔子家语·致思》:“吾有三失,晚不自觉。”《东观汉记·李通传》:“出门顾见车,方自觉,乃止。”唐·杜甫《复愁》诗之十一:“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治女子》:“自觉奔波殆极,就榻憩坐。”②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郭沫若《<新儿女英雄传>序》:“只要你有自觉,求进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认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九回》:“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们说的书还好听。”4.怒平,愤怒的情绪得以平服。5.神敛,凝神,使心神安定。《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宝玉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据你说来,我是有造化的,你们姑娘也是有造化的,你呢?’”6.言简,言语简明,话不多、一语中的。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7.容人,指对他人采取宽容态度的品德修养,其核心语义为待人宽厚。该词在传统典籍中多次出现,如《红楼梦》第四六回:“又不是那不容人的人”、晋剧《打金枝》:“为君必须有容人之义”均印证了这一内涵。学术研究显示,“容人”在管理学中被细化为包容才能超越者、接纳不同意见等实践维度,传统文化则通过李斯特宽容冒名学生的典故、齐景公纳谏戒酒的案例等体现其处世价值。明代朱衮"君子容人之所不能容"的论述,更将这一品德提升至度量与修养的高度。8.味和,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适中。9.守静,保持清静,无所企求。守静指收住烦乱的心,寻找一个恬静的环境来看守它。语见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说诚心诚意地守静,一定会达到心灵空明的境界。其目的是“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即“归根复命”。就是说想要回归到生命的根源,就是要入静,入静以后,生命就可以得到回复,就能够体会到宇宙永恒的法则,就能够体悟到大道,得到真我静,【说文】审也。从靑,争声。【注】徐锴曰:丹靑明审也。 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 又【书·尧典】静言庸违。【传】静,谋也。 又【诗·邶风】静言思之。【传】静,安也。又【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又【诗·邶风】静女其姝。【传】静,贞静也。 又【广韵】息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𐛬。 又【韵会】澄也。 又【广韵】和也。 又【韵会】通作靖。亦通作靓。亦通作竫。 又【韵会】【正韵】𐀤疾正切,音净。义同。【前汉·扬雄传】京师为之语曰:维寂寞自投阁,爰淸静作符命。 又【诗·大雅】笾豆静嘉。【笺】洁淸而美。【释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静皆可读去声。◎按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静字皆无去声。韵会始收入敬韵,正韵因之。考大雅、释文,及扬雄传京师语,静字本可读去声,但韵会引解嘲爰淸爰静句,云,颜注合韵,音才性切,则谬甚。解嘲云,爰淸爰静,游神之庭。即音才性切,如何与庭叶,是必因爰淸静句而误记也。正韵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叶千廷切,音淸。【六韬】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10.天宁,天:指天空、自然界或万物的主宰,象征高远、广阔。宁:意为安宁、宁静、平安,引申为包容、修养等含义。“天宁”寓意顺应天意、追求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旺润配资-成都股票配资-正规的股票配资-配资专业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